2024年9月5日,“長安雅集|采金為絲·悅飾心裁”主題活動在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空間舉辦。活動特邀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、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制作技藝傳承人張凡作為主講人,生動講述了花絲鑲嵌這門古老而精湛的手工技藝的歷史沿革,回溯其背后所承載的歷史文化,向現場觀眾近距離展示了這項藝術無與倫比的魅力。北京羅馬尼亞文化中心主任Liviu Taranu等嘉賓出席此次活動。
守護文化根脈 激發非遺活力
花絲的原料主要選用金、銀、銅等金屬,通過一系列傳統技法,如掐、填、攢、焊、編織、堆壘等,將金屬絲打造為精美的造型;鑲嵌則是將各種寶石、珍珠等珍貴材料鑲嵌在金屬托與瓜子型凹槽中。這一環節需要挫、鎪、捶、悶、打、崩、擠、鑲等技法,使寶石與金屬完美融合,既保證了飾品的堅固耐用,又凸顯了寶石的璀璨光彩。這項精妙絕倫的傳統技藝被沿襲至今,在2008年花絲鑲嵌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花絲鑲嵌作品
厚植精品本心 堅守匠心傳承
傳統的花絲鑲嵌作品無論奢華或雅致,均因工序的繁復與成品的流光溢彩而備受矚目,折射出數千載的文化底蘊與審美觀念,逐步登上了國際舞臺。完成藝術形式跨時代的發展,對當代藝術家們在傳承與創新方面而言既是機遇,更是挑戰。
主講嘉賓張凡
張凡在活動現場向大家介紹了花絲鑲嵌作品的制作流程和技法。在其藝術作品中,能看到傳統技藝與時尚設計的融合,但在選材與用料方面依舊保留花絲鑲嵌的特點,盡顯中國風的華貴璀璨之美。張凡表示,這些作品在造型上融入了現代審美元素,簡約而不簡單,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。
現場展品
作為國內花絲鑲嵌薪火相傳、承上啟下的杰出青年藝術家,從開始接觸花絲鑲嵌到數年探索,張凡不僅將中國傳統金銀細金工藝作為其作品標志性的創新表達,還培養出一大批熱愛非遺、傳承非遺的新生代力量。他們也把花絲鑲嵌融入到各自的設計當中,這無疑給予了心系傳統文化的年輕人充分的信心。中國傳統技藝有人在堅守,必不會消散,正如這場長安雅集活動的主題“悅飾心裁”希望傳遞給大家的——用美的活力,悅人悅己,匠心傳承。
彰顯東方審美 傳承中華文化
活動現場,嘉賓們被花絲鑲嵌工藝的魅力深深吸引,紛紛參與到親手制作的體驗中。在張凡的指導下,嘉賓體驗了花絲鑲嵌制作,僅僅制作一片小葉子也要經歷數道工序,成品雖小卻光彩照人。花絲鑲嵌細膩的質感與溫潤的光澤讓嘉賓感嘆東方審美的無窮韻味。現場嘉賓不僅領略了花絲鑲嵌的技藝之美,還體會到中式傳統藝術的深厚底蘊。
嘉賓現場體驗
花絲鑲嵌設計展揭幕 邀您一次飽覽設計精品
此次長安雅集精心策劃打造“采金為絲·悅飾心裁”花絲鑲嵌設計展,面向公眾展出張凡的17件佳作。這些作品不僅繼承了古老工藝的精致、細膩、華麗,更融入了現代設計理念與技術創新,使得花絲鑲嵌的設計更加精美和立體,集中展現了這一傳統技藝在當代的最新設計成果。
展覽現場
正如張凡所說的:“悅飾心裁,我相信好的藝術作品會打破時間、空間、文化的隔膜,點亮人們的生活、喚起對世界的好感。留存世間,感動經年。”本次設計展將持續至2024年9月22日。
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、局長楊爍參觀展覽
“長安雅集|采金為絲·悅飾心裁”主題活動通過多角度解讀花絲鑲嵌的前世今生,展示每一根金絲背后承載的悠久歷史與豐厚情感,呈現每一次焊接凝聚著的始終如一的堅守與熱愛,深刻揭示出中國文化亙古常新的永恒魅力。
嘉賓合影